- 智慧化改造:2023年推出的智慧中心融合人脸识别与语音交互技术,实现票务查询、便物资领取等服务的300%效率提升,7个车站完成智能化改造13。
- 系统可靠性提升:通过信号系统整改,故障率较升级前降低93.35%,消除列车中途停滞问题;车辆修程优化预计节省维修支出2亿元、企业成本1亿元13。
- 人性化服务:夏季推行“冷/弱冷车厢”分区温控,冬季座椅加热功能覆盖全列车;新建智慧卫生间配备环境监测系统,改善乘客候车体验1415。
三、经济效益与城市发展
轨道交通的运营深刻重塑了城市空间结构:

一、运营与城市交通格局
温州轨道运营分管理的首条线路——S1线于2019年12月31日正式开通,标志着温州进入轨道交通。S1线作为内首条市域铁路制式线路,串联温州南站、龙湾际机场等交通枢纽,连接中心城区与瓯江口新区,五年累计运送旅客超6000万人次,2024年客运量突破2000万人次,占五年总量的33%13。2023年8月,S2线开通运营,线路全长63.63公里,覆盖乐清至瑞安,与S1线形成“十字交叉”的线网格局,日均客流量达10万人次,加速了温瑞、温乐一体化进程914。两条线路的协同运营,有效缓解了跨区域通勤压力,动车南站与机场的轨道交通接驳率分别提升至24%和30%314。

二、技术创新与服务升级
在运营中持续优化技术体系与服务模式:

五、文化品
注重服务与文化融合,2024年发起轨道交通票面设计大赛,征集作品涵盖亚运主题、温州非遗等元素,优秀设计被制成单程票发行。春节期间车站布置俗装饰,开展写福字、送春联,打造“有温度的城市窗口”1115。
通过多维度的运营实践,温州轨道运营分不仅构建起高效通勤体系,更成为驱动城市能级跃升的心引擎,为全市域铁路运营提供了“温州样板”。
- 商业激活:S1线沿线催生多个TOD,如奥体中心周边形成演出经济圈,五年保障亚运赛事等大型34场,单日客流达10.66万人次1314。
- 区域协同:S2线连接乐清经济开发区、温州湾新区等产业带,推动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,助力“拥江面海”实施1415。
- 生福祉:2025年春运期间推出延长运营、心预约等服务,春运总客运量同比增长6.54%,收到乘客表扬165件1517。
四、人才培养与行业引领
分深化产教融合,与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院校合作开设订单班,定向培养站务员和动车组司机,编写出版内首套市域铁路运营教材。2025年成立的轨道交通产业学院,整合校企资源,培养技术骨干,员工队伍中涌现全交通技术能手、浙江省金蓝领等专业人才57。
温州轨道运营分作为温州市铁路与轨道交通集团的心分支机构,自2014年成立以来,始终承担着温州轨道交通系统的、运营及管理职能。总部位于温州市鹿城区,现有员工229人,是推动温州城市轨道交通化发展的主力2610。
相关问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