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优化高架运营服务,南京持续完善管理规则。2025年7月新修订的《南京市轨道交通条例》明确"车厢内禁止进食(婴幼儿、病人除外)",但允许饮水及饮用奶茶等饮料,显著提升高架段长途乘车的舒适性6。同时,针对高架站成本低、郊区适配性的特点,南京在新一轮中调整策略:在建的5号线、6号线、9号线及11号线一期均以地下站为主,仅11号线预留1座高架站,重心转向主城区线网加密41112。

设备故障应急管理同样关键。2025年2月,10号线江心洲至临江段因地下水渗入导致设备故障,南京启动区间封闭抢修,采用小交路运行(安德门—博园、浦口万汇城—雨山路)并安排公交接驳滞留乘客。经院士专家组评估风险消除后,于3月1日恢复全线运营810。此次体现了高架与地下衔接段的地质风险管控需求。

高架运营的协同调试亦需精细组织。2025年7月,为接入7号线中段(应天大街—幕府西路),南京首次既有高架段(北段幕府西路—仙新路、南段西善桥—应天大街)运营40天,集中开展信号系统割接与联调,为年底全线贯通奠定基础12。

- S6号线(宁句城际):全长47.27公里,设19座车站中11座为高架站,贯穿江宁区至句容413。
- S7号线(宁溧线):全长30.16公里,高架段占19.82公里,设4座高架站,连接空新城江宁站与溧水区16。
- S9号线(宁高线):全长52.42公里,设6座车站中5座为高架站,服务溧水、高淳区域414。
高架运营面临独特的自然环境挑战。2024年1月,浓雾导致能见度低于200米,南京对全线网地面及高架区段实施临时限速,列车大面积延误,部分乘客通勤受阻4。同年9月,台风"贝碧嘉"登陆,南京于12:00起紧急所有地面及高架区段,包括S8号线(泰山新村至金牛湖)、S9号线(翔宇路南至高淳)等线路,并通过公交接驳疏导客流715。此类天气凸显高架段对气象条件的高度性。


南京高架运营体系是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覆盖范围广泛且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。截至2025年,南京已开通13条线路,全线点中高架站占比近27%(共58座),显著高于内同类城市如广州(不足10%)、深圳(约12%)及杭州(仅3%)4。高架线路主要分布于连接主城区与副中心的市域线上,例如:
相关问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