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、智能化调度与安全保障
- 多级协同调度
江苏段启用泵站、节制闸等900余座水利工程协同运作,结合徐州、宿迁等地410公里尾水导流系统,确保水质稳定达标16。通过远程集控平台实时监测河道水位、冰情及设备状态,辅以无人机巡查与人工巡检,提升输水效率与应急能力[[1]15。 - 水质保障体系
坚持“先治污后通水”,实施截污导流与生态修复。例如,南四湖通过退渔还湖、湿地,从劣五类水质提升至Ⅲ类标准,成为全治污典范[[4]14。2025年启动调蓄水库水生态监测项目,化长效监管3。
三、综合效益与区域联动
- 生与生态复苏
- 经济与航运提升
四、技术创新与设备应用
- 心装备产化
高性能动压油膜滑动轴承等关键设备成功应用于泵站系统,支撑大型水利工程安全运行2。 - 工程标准化管理
江苏段40座泵站实现标准化+信息化运维,10座泵站获“大禹”,"大型泵站水力系统高效运行与安全保障技术"获科技进步二等15。
五、挑战与未来
当前面临水机制调整(如与河水协同)、生态补偿等管理优化需求18。下一步将东线后续工程,深化企地协作,扩大向河北、天津调水规模,目标年调水量600亿立方米,化华北水安全支撑[[5][9]15。

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过科技赋能与生态优先策略,已成为优化水资源配置、保障饮水安全、复苏河湖生态的生线,持续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。


南水北调工程东线运营
一、工程架构与调水机制
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以长江扬州段三江营为起点,依托京杭大运河及平行河道,串联洪泽湖、骆马湖、南四湖、东平湖四大调蓄湖泊,通过1梯级泵站提水65米,实现“水往高处流”[[8][13]17。工程分双线输水:主线穿河北上至天津,支线向东延伸至山东胶东半岛,形成覆盖江苏、安徽、山东、河北、天津的“T型”供水[[15]17。2023—2024年度调水总量达16亿立方米,其中向山东供水10.01亿立方米,首次实现苏、皖、鲁三省均衡受益[[10]16。

相关问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