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流量与用户基础指标
- UV(独立访客):基于浏览器Cookie识别,统计访问网页或产品的独立用户数。例如,同一家庭三人访问电商,UV=3。
- PV(页面访问量):用户触发的页面浏览总量。若上述三人分别访问2次、5次、3次,则PV=10。PV反映内容吸引力,但需结合UV分析真实流量2。
- DAU/MAU(日/月活跃用户):
- DAU:单日活跃用户数,衡量产品日常黏性。
- MAU:月活跃用户数,评估长期用户规模。
两者比值(DAU/MAU)称为用户黏性指数,值越接近1,用户依赖度越高[[2]4。
二、用户行为与转化指标
- RV(重复访客):重复访问的用户数,数值越高表明用户忠诚度越2。
- 转化率:用户点击链接后完成目标动作(如下载、购买)的比例,直接反映运营效果1。
- 点击率(CTR):链接点击次数与内容曝光量的比值,用于衡量内容值与用户兴趣匹配度[[1]8。
- 页面停留时间(TP):用户单页面停留时长,体现内容吸引力3。
三、内容运营心概念
- UGC(用户生成内容):普通用户创作的内容(如知乎回答、小红),构成生态基础[[2]8。
- PGC(专家生成内容):由专业作者或机构生产的优质内容(如行业分析报告),提升平台性[[2]4。
- KOL(关键意见):在垂直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个体,驱动经济与品传播[[4]8。
四、推广与广告计费模型
- SEM(搜索引擎营销):通过竞排名等付费手段提升搜索曝光[[8]10。
- SEO(搜索引擎优化):优化内容获取自然流量排名,成本低但周期长[[2]10。
- CPC/CPA/CPS:
- CPC:按广告点击次数计费。
- CPA:按用户注册/下载等行为计费。
- CPS:按实际销售额分成[[3]13。
五、电商运营心术语
- GMV(成交总额):平台所有订单金额总和,衡量交易规模[[3]5。
- SKU(库存):商品最小存货单元(如某款手机的“256G 黑”)[[5]9。
- ARPU(用户平均收入):总收入除以用户数,评估单体用户值[[4]8。
- 动态定:根据供需实时调整格,优化利润空间9。
六、数据分析与优化工具
- 热力图(HeatMap):可视化用户页面点击/浏览热区,指导界面设计优化10。
- 归因模型(Attribution Modeling):分析多触点转化路径,分配各环节贡献值10。
- 社交音量:监测社交媒体品提及量,对比竞品评估市场声量1。
以上术语体系构成运营的底层逻辑,通过量化指标驱动策略迭代,实现流量增长与商业目标的有效协同。


运营涵盖流量监测、用户行为分析、内容生态构建及商业变现等多个维度,其心术语体系可归纳为以下六类:



相关问答